大概五月初注意到 AM5 平台有新的 B850 晶片組產品。
趁著上下班通勤的空閒看了一些開箱影片與評測文,有點心動想換張板子試試。
回到 2023 年,那年組裝的 AMD Ryzen 9 7900 讓我享受了不少 PC Game 的愉快時光。但這套配備逐漸冒出一些問題,試著作些調整,可是始終無法獲得良好的解決。
第一個問題是 DDR5 的相容性問題,也許是買到板王。手上 4 條 DDR5 模組,合計 64GB,其中一對在 Gigabyte X670 AORUS ELITE AX 主機板上未曾成功開機過,另一對雖然能開機使用,但得插在非常奇特的 slot 1、2 配置上才能開機,而非效率更好的 slot 2、4,無法享受雙通道的速度,更別說開啟 EXPO,直接就是無法開機。
BIOS 一路升級到最新版本也沒有任何改善,冷開機的速度更是緩慢,體感耗費許多時間在 memory testing 上。但開機進入 Windows 11 後操作又正常。對 DDR5 的印象變得有點不信任。
第二個問題是網路問題,主機板上內建的網路晶片組合是 Realtek 2.5GbE 與 AMD Wi-Fi 6E RZ616 (MT7922A22M),頭一年使用上沒什麼問題,但後來 Windows 11 似乎自動更新驅動後就開始災難了,不論是有線或是無線網路都會斷線、一直斷線、斷個沒完沒了。
房間內的其他設備不論有線、無線網路使用上都無問題。2022 年幫舊電腦升級的 WIFI 6 模組都非常穩定。試著重灌 Windows 11,剛灌好時也是正常的,但也許是又某個更新項目背景安裝後網路又掛了,又回到斷斷續續、斷個沒完沒了的囧境。
後來是找出一支大概有十年歷史的 NETGEAR A6200 USB 網卡來用,disable 板載網路功能後依賴 USB 網卡使用了很長的時間。Reddit 上也類似的災情,這張主機板用得不是很開心。
B850 的板子研究了一陣子,一開始想找 M-ATX 或是 ITX 尺寸加白色配色的款式,沒有自組過迷你 PC,蠻想試試的。但 Mac mini 太強,迷你 PC 的需求已經滿足,便沒再堅持找小板。看到最後規格上最有興趣的是 ATX 尺寸的 MSI MAG B850 TOMAHAWK MAX WIFI,就決定是你了!
扯遠了,除了主機板,也一起買了一條散熱膏和一條 M.2 SSD。選這款散熱膏看上的就是廉價,因為我也不常拆裝 CPU,沒必要買不常用的東西。
其他零件沿用原來的。收到包裏後當然是心很癢,想快點組裝,但現實是生活和工作忙碌到不行,放了快一週才在週末的午夜開組。
換主機板這事幾乎和重組整台 PC 相去不遠了,只差一些原本收納整齊的線不用拆。花了很多時間讀手冊,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什麼細節。這邊稱讚一下 MSI,主機板的手冊十分詳盡易懂,閱讀上比技嘉、華碩的手冊更舒服些。
組完後,抱著忐忑的心情按下電源開關… 居然沒開機?!
喔,只是忘記開 PSU 上開關。再開一次,居然一次就開機成功,以裝機經驗來說還真是神奇,通常要重來個幾次 debug 的說。很快地裝完 Windows 11,索性把 4 條 DDR5 都裝上去試試,也是一次就開機成功,這什麼神威啊!!!
解開了第一次擁有 64GB RAM 的成就。而且開機速度還蠻快的。
爽用了一週的時間,又把電腦拆開一次,為了把風扇 sys_fan 的線路重接。
我的機殼裝了五顆 RGB 扇,但線路大都接在 RGB 控制器上,導致主機板讀不到轉速。這其實也沒什麼問題,但看手冊上可以連接 6 顆風扇,何不重接呢?就是一個完美主義發作。
重新上線的光害機,不過顯卡依然是那張暗淡的 3080,就等未來顯卡換換病發作了。
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