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復上一台 Macbook Pro 後,使用的時間與頻率增加了不少,也方便兼顧小孩一邊做點事。
四月下旬 Macbook Air 15″ M3 上市就覺得心很癢,體驗過 Apple Silicon 強大的能效後真的是完全回不去,早早就選定了規格放在購物車裡,幻想著新機的到來,但還是要面應現實,反覆問自己近期對筆電的需求… 擱著沒結帳
原本的筆電多用了兩個月才下定決心換機。但沒選新款的 MBA 2024,挑了官網上的整修品,用差不多的價格換來這次的主角 Macbook Pro 14″ M3。等了兩天收到包裏。
幸運買到肖想已久的太空黑機型,這個暗色調的外觀沉穩好看也耐看,而且也不太會沾指紋。
開機見到熟悉的 macOS 14 Sonoma,裝了幾款常用的 App,開始調整 System Settings 成自己喜歡的樣子,舒服。
放棄 Air 新品改選 Pro 整修品,價格和硬體是非常大的因素。都選配到相同 CPU、RAM 和 SSD 的新品,兩者價差是超過一萬元的,Pro 在硬體上更為完備,而兩者間的重量則差距不大。
簡單列幾個我在意的規格差異
Macbook Air 15″ | Macbook Pro 14″ | |
SoC 晶片 | 8 核心 CPU | 12 核心 CPU |
10 核心 GPU | 18 核心 GPU | |
100GB/s 記憶體頻寬 | 150GB/s 記憶體頻寬 | |
記憶體 | 16 GB | 18 GB |
顯示器 | 15.3″ Liquid Retina | 14.2″ Liquid Retina XDR |
解析度 | 2880×1864 | 3024×1964 |
亮度 | 500 尼特 | 1000 尼特 |
ProMotion | 60Hz | 120Hz |
重量 | 1.51 kg | 1.61 kg |
高度 | 1.15 cm | 1.55 cm |
寬度 | 34.04 cm | 31.26 cm |
縱深 | 23.76 cm | 22.12 cm |
連接埠 | 兩個 Thunderbolt / USB 4 | 三個 Thunderbolt 4 / USB 4 |
– | HDMI | |
– | SDXC 讀卡機 | |
電源 | 35w | 96w |
很多方面可以感受到 MBP 的規格高上一截,螢幕略小一吋,但重量相差無幾,多了 HDMI 和 SDXC 在使用時更便利,沒帶 TypeC Hub 也不至於吐血。M3 Pro 標配 96w 大白豆腐,體積上比較劣勢,但我大概使用上不夠操,外接小小的 USB PD 18w 也足以支撐編修照片的功耗,就是回充速度不快。
整修品不能選鍵盤配列,如果能選我一定是選全英文鍵盤。這次收到的款式是英數注音的,但印刷上沒有倉頡字根,視覺上比過往的設計的清爽許多。
六月下旬入手,使用四週左右。M3 Pro 的性能真的很強,甚至超越 Mac Studio M1 Max 不少,讓我十分傻眼。方便移動、長續航、性能又強,大大加快近期編修照片的速度,零碎的時間也能進行作業。
這款 MBP 搭載的螢幕是 mini-LED 背光技術,我第一次體驗到這種背光,看 YT 上說容易出現邊緣暈光,先觀望一下。大致上拿來看照片、影片、電影的效果都相當好。
Macbook 外觀設計很少有大的異動,2023 年式的 MBP 依然是方方正正帶圓潤邊緣的樣子,沒有新意,但成熟的設計使用上無可挑剔。靠著強大的 M3 晶片,在耗能與性能取得優秀的平衡,四週下來帶出門過幾次,完全沒有電量焦慮的可靠感真令人安心,充分地利用在咖啡店的時光寫下本文,期待 Macbook Pro 陪我再戰幾年。
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